发挥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催化剂”作用——鲁东大学开启精准全时化科技助农新模式
发挥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催化剂”作用——鲁东大学开启精准全时化科技助农新模式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刘新海 季文豪) “大姜种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草莓种植过程中如何合理施肥和安排后茬作物种植?”“西红柿、圣女果等蔬菜种植过程中怎样高效管理?”……4月9日,一场特殊的果蔬种植技术咨询交流会在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翠屏街道榆林庄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会议现场,鲁东大学农学院孙亚东博士,在听取5个村党支部书记提出的有关村民果蔬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后,他逐一给予解答,直到大家满意为止。
当天,鲁东大学农学院孙亚东的“博士工作站”和“乡村振兴服务队”也同时在这里揭牌落地。这是该校开启精准全时化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模式后,面向乡村拓展的又一科技助农基地。
“我们在注重抓好学生教育教学的同时,以‘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为服务导向,积极鼓励广大教师走进乡村、服务乡村、振兴乡村,把科研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鲁东大学党委书记徐东升向记者介绍说:“乡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竭尽全力提供什么样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发挥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催化剂’的作用。”
该校在出台《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与烟台市农科院共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专门成立服务乡村振兴办公室的基础上,紧紧依托学校与乡村农业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和科研师资队伍,为乡村、乡村农业企业及广大村民提供政策咨询、发展规划、成果推广、人才培训等精准化服务。
在烟台市牟平区莒格庄镇创建齐鲁样板示范区和规划民俗旅游项目遇到困难时,该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科团队的专家们,主动承担了全部项目的策划任务;当有些果农因苹果卖不上高价而苦恼时,该校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中心团队梁美霞老师在烟台招远市石硼村研究成功了一种富含维生素和花青苷、市场紧俏的红肉苹果。
该校不但为驻地乡村及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同时也把服务延伸到了山东滨州、东北吉林等全国各地乡村大地。为改善新疆盐渍地问题,该校于春燕老师研究选育的速生耐盐碱杨树在新疆种植取得成功,并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年来,该校服务乡村的老师们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从未间断。特别是在今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全校服务乡村的老师们在做好自身及家人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倾尽全力帮助乡村和村民做好疫情下春耕生产工作。农学院借助微信、QQ及农技推广服务平台等,全面开启了“云助力”服务,请涉农相关学科的老师开展线上“问诊”指导,回答乡村及广大村民春耕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疫情期间烟台当地鲜菇栽培农户、栽培合作社产品滞销这一难题,农学院食用菌技术团队科学地提出了“降温降湿等延期出菇延期上市”等建议。不仅如此,学校还积极与有关媒体和平台联合,帮助鲜菇种植户做好上市后的销售工作,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线上“问诊”指导的同时,服务乡村的老师们还积极参与“线下”实践活动,与乡村农民一道助春耕“抢农时”。针对山东烟台莱山区郑家庄村“烟薯25”种质变异严重、薯苗质量参差不齐这一棘手问题,张洪霞教授领衔的学校服务乡村科技团队,经过调研开出了“原种创新育苗+科学栽培管理+附加产品开发”一条龙发展新处方。学校科技特派员王建瑞老师亲赴青岛即墨区龙泉办事处汪河水南村、莱西市忘屋庄村等地,现场指导玻璃智能温室、羊肚菌种植等项目,帮助企业和农户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作者:张兴华 刘新海 季文豪
相关新闻
- 2020-04-14新疆:多举措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 2020-04-14北上广三地协同开展“非常时期·非常课”活动,打造教育命运共同体
- 2020-04-14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两周年——教育建设加速跑 集聚发展新动能
- 2020-04-14华中师大上好线上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