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教频道 >> 文教评论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20-05-14 11:18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王莉文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论·教育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此制度框架下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明确了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取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出在教育领域致力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治理体系与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

  明确发展惠及全民的价值导向

  《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此制度框架下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明确了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即以发展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让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成果惠及全民。

  新中国成立70年余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教育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党和国家始终将如何保障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的核心内容,是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和指南。

  面向新时代,我国教育即将进入全面普及阶段,学前教育加快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在三个层面有所建树、有所突破。

  第一,巩固教育普及化成果,保障受教育者个体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使每个学习者都有权利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第二,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特色发展,推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等各级各类高校分类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不同层次和类型高素质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选择性需求,促进社会整体福祉的增加。

  第三,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等功能,促进高等教育功能“外溢”,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进而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推动城乡一体的教育协调发展

  《决定》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当前,随着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问题更加凸显,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选择性需求日趋旺盛,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更加突出。这一点在基础教育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的存在,使得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加剧,办班热、辅导热、择校风等现象屡禁不止,治理难度加大。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公布的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结果,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作为整体参加测试,在76个参赛国家和地区中,我国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全部三个科目测试中成绩优异,均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其他实证测试结果显示,依然存在着乡村师资力量薄弱、城乡教师教学技能差异大、校际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作为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的四省份尚且如此,在全国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充分、配置不均衡的状况则更加突出。推进城乡一体、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面向新时代,推进城乡一体的教育协调发展要聚焦重大现实问题。

  首先,要增加教育财政投入,优化建设和评价标准,构建并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其次,要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政策取向,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学生实施倾斜性补偿政策,保障最少受惠群体也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福祉,并保障补偿政策的精准实施。

  再其次,振兴农村地区教育的关键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提高。要加强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能力建设,激发薄弱地区发展教育和薄弱学校提升水平的内生动力,形成“造血”机能,教育对口支援政策实施的关键是增强受援学校的建设成效,形成并不断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困难群体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即基于学习、技能和资源获得基础上的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养成。比如,在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作为促进入学机会公平的重要补偿政策,实施了“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增加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的数量,而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之后,如何针对其知识结构和学业水平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缩小其学习能力与非认知性能力的差距,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应引起高校充分关注,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发挥新兴信息技术的创新优势

  《决定》指出,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先进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速度在加快、领域在拓宽,正在加速推进我国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深刻影响着我国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成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与关键途径。一方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有助于扩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治理目标。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有助于变革教学和学习方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因此,加快推进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已经成为我国面向未来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重点。

  面向新时代,发挥新兴信息技术的创新优势,实现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前要在三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第一,发展以慕课、微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促进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鼓励教师研发网络课程,参与线上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第二,促进大数据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提高教育教学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实现管理精细化、学习个性化和教学信息化,改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第三,促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探索创设虚拟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还应明确,信息技术是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应理性看待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回归教育本质,保持教育初心,重视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发挥教师的育人功能,警惕对教育价值的背离,避免陷入“纯技术化”的误区。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

  《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治理的核心是要协调好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结构的优化,解决学校与政府关系不顺畅、学校与社会关系不协调、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要回归学校的组织特性和本质属性,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以高等教育为例,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要在实践探索中重点解决如下问题:一是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实现管办评分离、放管服结合,通过政策规划导向、经济杠杆调节、检查评估问责、教育信息服务等手段实现对高校的分类指导。二是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制度上明确党委和校长的职责,做到职责明晰、机制完善、规则明确、程序严谨;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凝聚人心,形成改革发展合力。三是优化大学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学术治理结构,优化院系所设置,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学术创新;调整行政管理机构,职能部门精干、高效,管理人员专业、敬业,增强服务意识,重视问题研究,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四是保障大学民主管理。完善校务公开和信息透明机制,定期发布政务报告、发展年鉴、质量报告等,保障公众知情权、社会监督权和公共问责权;坚持以教师学生为本,关注师生权益,促进教代会、学生会、校友会等各利益相关群体对学校发展的多元参与,发挥干部师生的积极性。五是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从制度设计和规则程序上完善权力平衡与监督机制,克服“行政化”倾向,淡化“官本位”意识,调动学校二级学院、教授和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六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人事聘任和考核制度,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改革学习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加强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为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七是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抓住构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明确质量标准,设计指标体系,优化评价方式,持续改进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当前尤其要重视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有效性的提高,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反馈和改进工作机制。八是营造优良的大学文化。努力营造优良的制度文化和育人氛围,为推进高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提供潜移默化的内在支撑。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14日第6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加强人才体系建设 推进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访全国人大代表范冬云 加强人才体系建设 推进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访全国人大代表范冬云
  • 图解|“乡村旅游+扶贫” 走出甘肃脱贫攻坚新模式 图解|“乡村旅游+扶贫” 走出甘肃脱贫攻坚新模式
  • 天梯山石窟 一束中华文明的瑰丽霞光(图) 天梯山石窟 一束中华文明的瑰丽霞光(图)
  • 【美丽乡村 旅游】田园芬芳诗意浓 美丽乡村邀你来 【美丽乡村 旅游】田园芬芳诗意浓 美丽乡村邀你来
  • 美丽乡村入画来 美丽乡村入画来
  • 居安思危大练兵 未雨绸缪保平安——甘肃省2020年度省市区三级地质灾害避险演练侧记 居安思危大练兵 未雨绸缪保平安——甘肃省2020年度省市区三级地质灾害避险演练侧记
  • 元古堆村的“领头羊”(报告文学) 元古堆村的“领头羊”(报告文学)
  • 甘肃省全域无垃圾“红黑榜”榜单 甘肃省全域无垃圾“红黑榜”榜单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庆阳市116个乡镇 交警中队挂牌成立
2   卢小亨:注重源头治理 解决突出问题 切
3   嘉峪关市努力用更高的标准唱响乡村新韵
4   甘肃文旅产业集团考察组到庆阳考察相关
5   合水县开展防灾减灾 宣传提升基层应急
6   民盟庆阳市第二届委员会 第五次全委(
7   庆阳五中三少年助人为乐受表扬
8   庆阳市政府安排部署全市保障农民工工资
9   宁县中医医院举办主题演讲比赛暨抗疫先
10   王胜暗访督查镇原县脱贫 攻坚基本医疗
11   后官寨镇:整治人居环境 提升乡村“颜
12   郭承录 对标对表顶层设计 聚焦重点精准
13   平凉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集体
14   平凉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暨双拥工作领
15   平凉市明确今年十大生态产业发展目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