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教频道 >> 文教评论

高校有效参与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治理中的路径探究

20-05-21 09:1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王莉文

  高校有效参与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治理中的路径探究

  摘 要: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是对其治理能力和满足服务社会需求能力的全面检验。从强化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的问题导向性、针对性、预防性、前瞻性的意识,完善和丰富现有通识和基础课程设置体系中的危机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教育课程开发,推动在线教育优质快速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质量,完善教师综合业绩评价体系角度出发,积极探索高校参与社会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治理的有效路径,引领和服务社会稳定有序健康持续发展,积极回应社会公众的普遍关切。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社会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与应对;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初,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包括高校在内的全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无一例外都接受了社会公众的检阅。在这场疫情面前,暴露出了不少短板和深层次问题,同时也指明了今后努力改革的方向,加快推进社会各领域的改革步伐。

  作为社会组织机构中的重要一环,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将疫情转化为改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水平现代化的重大契机。高校的基本职能涵盖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这两项最基本的功能最终指向也是服务和推动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发展的功能越来越凸显。因此,从高校的基本职能角度出发,高校应当更多关注社会,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和人力智力资源优势,成为加强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教育的“桥头堡”和“排头兵”。

  调整思维和战略定位,引导高校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重大公共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应急处理以及疫情防控科研攻关

  1.充分发挥高校人力智力和学科资源,彰显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积极回应社会重大关切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是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重要思想。实现“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这一宏伟战略目标,要求高校要着眼于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积极回应社会重大关切,要着力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1]作为国家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尖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人力、智力和学科资源等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国家和社会治理进程中,用其特有的形式调动和盘活自身内部各项资源,提升学校应对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和引领社会发展能力,在完善自身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助力提升国家和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2]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划出了重点,更凝聚和振奋了广大科研工作者加快科研攻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士气。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越来越凸显。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高校拥有别的社会机构组织无法比拟的学科资源优势,其中包括拥有规模庞大的研究人员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门类齐全的学科专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协同创新基地等。在大学已经走出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日益走进社会舞台中心,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今天,社会各界比任何时候都迫切要求高校应以立足教学和研究活动为基础,为其提供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在内的全范围的高水平服务,尤其是在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和科技支撑等方面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这就意味着,高校应更多关注社会,发挥学科齐全、科研人员集中等优势,成为加强防范和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桥头堡”和“排头兵”。这不仅是积极回应社会公众的需求,加快科研工作转向的客观要求所在,更是广大科研人员的责任和职责所在。

  2.引导科研工作者转换工作思维,强化科学研究问题导向,提升科研工作实战能力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支撑。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高校广大科研人员加倍努力,急国家所急、急人民所需,紧盯科研攻关核心目标,围绕已经部署的任务方向,争取尽快拿出用得上、有效果的科研成果,这是高校科研工作向社会交出的支撑社会建设和发展能力最好的“答卷”。高校科研人员在抗疫科技攻关一线扎实地开展彻底搞清新冠肺炎病毒究竟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如何传播和变异等各项工作,用自己掌握的先进科技手段来助力疫情防控,各地高校科研机构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攻关,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努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从高校支撑和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而言,需要不断注重引导科研工作者积极转换思维,改变以往的“重论文发表、重专利申请、重理论研究、重实验模拟”,向树立有效参与社会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防控攻关过程中要突出体现“既重理论又重实践,既重专利更重实用,既重宣传更重实效,既重技术模拟更重现场实战”的价值导向转变。高校科研管理与评价部门应当树立大学内部治理体系“一盘棋”的现代大学治理理念,将“为科研人员顺利进行重大科技攻关提供有力保障,为科学家们提供服务保障工作”当作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的一个核心评价要件。鼓励和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为了推动学科的发展,推动学校乃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淡泊名利,十年潜心磨一剑,甘坐科研冷板凳,扎扎实实做学问、搞研究,把心中装着人民大众的幸福生活追求当作自己的科研动力,把服务国家和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当作自己的最高目标,把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持续发展当成毕生的科研大方向。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主管部门先后颁布下发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鼓励科研工作者立足专业优势,坚持结果导向,加强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3],让前沿尖端科研成果尽快落地,转化为服务人类社会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助推剂”“加速剂”乃至“核动力”,为政府防控和阻断疫情精准施策作出应有的贡献。切实服务当前疫情防控需求,真正体现高校科研价值,有效防控疫情才是真正的科研实战,也是高校科研工作转向和回归科研初心的一次不可多得的重要契机,这也是真正落实教育部和科技部的文件要求,用实际行动抗击疫情。[4]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在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强化高校学生社会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素养教育

  1.“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多元参与”,切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AI(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的结合,将形成强大的算法优化系统,也必将会引领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多个社会领域革命式发展,提升整个社会的运营效率和治理水平。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迫切需要加快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现代化进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正值春节假期和寒假,高校师生大多不在学校学习、生活和工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人员密集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各大高校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部署,采取了推迟开学或者调整和变更学习方式等举措防止疫情的蔓延与扩散。

  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高校在线教学实施两个月的情况反馈来看,在线教学实施效果及其质量保障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其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线上授课或者网络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或者技术难题。一方面,目前的高校教师群体中,存在不太熟悉新型教育模式,尚未掌握网络同步授课、录课等现代教育技术,甚至一定程度上还对网络课程、在线课堂存在心理上的抵触。此外,对于这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如何有效管理课堂,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疑难问题答疑等方面,存在方法上、技术上、时间上的几道“难关”。另一方面,学生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适应在线教学学习方式、转变学习观念、高效参与在线教学过程等方面存在客观困境。

  高校在线教育教学面临的诸多现实挑战,亟须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等各利益相关者主体协同努力、共同作用来有效保障在线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层面上,加快教育技术保障和平台建设,着力提升教育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在线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技术保障;学院层面上,要主动作为,从在线教学的计划、实施、检查、反馈等多个环节入手来提供过程保障;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主动学习和熟练掌握利用技术平台,盘活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来丰富教育内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积极转变和适应学习方式,在增强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的同时,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开展探索性学习。

  高校应切实盘活学校网络授课资源和技术人力优势,组织熟悉教育技术,熟练应用网络教学技术手段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在全校范围内以院系为单位开展新型教育方法、教学管理手段的针对性专题培训,争取尽快掌握基本的网络授课技术本领,进而在备课和录制以及实施在线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熟练和提高。通过慕课平台等互联网教育资源平台,推动课堂教学信息化建设,实现教学手段的双轨制,既可展开传统课堂教学,也可随时进行互联网教学,以应对突发事件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学业的影响。除了传授内容手段的变化,互联网教学还涉及考试、成绩评定以及学分认定等事宜,都应制定完善的制度进行保障。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应将互联网教学视为与传统教学活动并行的一项系统工作,甚至应设置专门的教务管理机构负责此项工作,推动此项工作进展。

  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推动高校课程设置体系综合改革

  高等教育现代化不仅包括大学校舍、运动场馆等硬件设施保障系统的现代化,尤其要重视加强和提升高校教育课程的现代化水平,更包括提升广大师生社会公共安全意识的课程体系现代化。突如其来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也暴露出目前高校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系列问题,如对于类似于新型冠状病毒等疫情在内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诸如地震、海啸、泥石流、放射性物质泄漏等重大灾害和险情,再就是网络信息新型战争与这些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所带来的网络舆情应急管理等方面,明显存在课程设置不到位、不科学、诸多短板和准备应对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应有的作用。只有从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社会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预防与教育的相关内容,树立广大师生公共安全应对意识和知识常识以及必要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素养,才能从根源上消除一切可能引发重大社会波动的潜在隐患,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现代化乃至社会治理现代化也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对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教学科目、教育课程、教辅材料等各项教育资源进行摸底排查,推动高校调整现行教育课程内容知识体系,开设面向全体学生包括传染病与流行病的预防、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与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舆情监控与舆论素养、压力应对与多元支持等在内的公选通识相关课程,目的在于加强培养应对突发事件到来时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通信技术,构建多维社会支持系统,做好身心压力应对;培养引领社会未来发展栋梁的责任担当,完善提高广大在校师生对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的认识、应对、防控和治理、预防以及网络舆论海量信息甄别和风险防范的综合能力,在高校广大师生群体中传播正能量,从而为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打下坚实的教学课程设置基础。如果说学校目前面向广大师生乃至社会公众开展心理调适与干预旨在从心理方面来控制疫情带来的内心压力,那么开设公共突发事件应对相关课程则是着眼于未来而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防控体系来预防重大公共突发事件。

  规范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伦理道德行为,不断完善、调整、改革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遴选制度

  1.始终“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强化教师责任担当意识,在祖国大地扎实开展科研工作

  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包括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以及无数科研和医护人员在内的英勇“逆行者”,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冲在抗疫一线,为高校广大科研工作者树立了一面“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旗帜,谱写出了科技抗疫、科技报国强有力的时代乐章。但与此同时,一些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也饱受社会公众舆论质疑和诟病,原因就在于这些人心中没有真正装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不能够踏踏实实伏下身子静下心、认认真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积极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富有成效的防控策略,而是热衷于抢先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客观来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对于增加疫情透明度,对于全世界范围内的疫情防控也许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蕴含的道理也深刻地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工作者从事科研的初心应该着眼于当今社会和时代的实际需求,着眼于解决社会发展所遇到的难题和问题,推动人类社会健康、持续向前优质高速发展,推动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为最高价值导向。“科学研究可以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们应有祖国”。试想一下,如果科研人员所从事的研究不是为了服务国家社会发展,不是为了造福于民众百姓,不是救广大民众于水深火热,而是借助于自己所掌握的数据资料发表所谓独家科研成果,那么这样的科研人员与社会公众批判的精致功利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呼吁高校科研工作关注国际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公众的需求,回归科学研究工作的初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国家安全与稳定大局放在第一位。

  2.摒除干扰高校学科建设的“噪音”因素,推动高校人才评价和遴选机制科学化改革

  有学者提出,高校在培养精致的功利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其实,与其这样笼统宽泛打板子,不如更加准确具体地说是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漏洞,使得个别人在朝着精致功利主义者的方向努力。那么,高校科研评价滋生出诸如此类的问题,根源究竟在哪里?要回答好这些问题,需要跳出高校这个圈子,从社会各界对高校的评价,从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大学排行榜以及排名榜单来综合系统地看待这个问题。客观而言,不管是学界公认的几家世界大学排行榜,还是国内门户林立的各家大学排行榜,无不透露出重视科研成果这么一个显著的信号, ESI学科排行榜更是俨然成为检验高校学科建设的“不二标杆”,高校学科建设沦为了ESI排行榜上的数字游戏。

  结合国内高校人事评价制度看,正是由于科研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的欠缺科学严谨,使得一些人钻制度的空子,形成了高校学术界“劣币驱逐良币”的怪象。在学术研究业绩评价考核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能否发表SCI论文,已经发表多少篇论文,期刊影响因子多高,论文发表在几区”,这些被越来越精致化的指标,全然成了评价科研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乃至人才培养质量的唯一标准。“为了发表而发表”已经成为少数人遵循和信奉的价值信条。“教课教得好,手术做得好没用,职称还得看SCI论文”,这种“等量齐观”式的学术科研论文评价方式,势必会引发科研工作者的愤懑不满。建议高校科研管理和评价部门,不能只片面地注重SCI的评价功能, 更不能把它的评价功能无限扩大化甚至神圣化,迫切需要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应分别建立各有侧重的评价路径。

  高校可以借助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科技部以及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文件,调整和改革高校的人才选拔和评价以及职称评聘体系,规范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伦理道德行为,打破“重数量轻质量”“卖萝卜不拿称—论堆儿卖”式的学术科研评价方式。高校在进行人才遴选、职称晋升过程中,构建立体多维、科学客观的人才评价体系。[5]切实扭转科研评价过程中“认刊不认文”的评价倾向,取消科研资金与学术论文业绩挂钩,客观认识和正确看待国际期刊刊登的科研成果,认真贯彻和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四个自信”要求,使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从事科学和学术研究回归提出解决问题有效方案的“初心”,而不只是为了发表论文和申请项目课题经费。对于部分教师和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挂靠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加大处罚力度,通过《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人员学术伦理失范行为惩治法》等立法,来规范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伦理道德行为。

  鼓励和引导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改革教师评价体系,鼓励有学科基础背景和热情的教师积极参与到应对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的科学普及活动中来,正确认识撰写和开发面向青少年儿童和社会公众的科普作品的重要意义,保护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教师的积极性和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同时,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切实加强诸如数学、地质、生物、医学、化学、信息技术等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力度,要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实际,选拔志向高远、基础扎实、热衷科研的英才,培养一批能够坐得住冷板凳的拔尖创新型研究人才。(作者单位:张雷生,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张坤、于乃书,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系吉林大学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项项目“提升新时代高校党政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SZQH18)”;吉林大学廉政建设专项研究课题“诚信文化视域下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学术道德研究(项目编号:2014LZY005)” ;吉林大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研究课题“世界一流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理论范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2YSZ18)”;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9XYB07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N]. 光明日报, 2020-02-15(1).

  [2]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N]. 光明日报,2020-03-03(1).

  [3]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N].光明日报,2020-02-02(1).

  [4]张雷生.回应社会关切的科研攻关更有价值[N]. 中国教育报, 2020-03-12(2).

  [5]张雷生.准确理解SCI 科学评价学术成果[N]. 中国教育报,2020-02-26(2).

  《北京教育》杂志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殷殷嘱托记心间 砥砺奋进这一年 殷殷嘱托记心间 砥砺奋进这一年
  • 甘肃省将对八类人群实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 甘肃省将对八类人群实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
  • 殷殷嘱托记心间 砥砺奋进这一年 殷殷嘱托记心间 砥砺奋进这一年
  • 两汉时期:兰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开发 两汉时期:兰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开发
  • 敦煌至陇南“环西部火车游”专列明日开行 敦煌至陇南“环西部火车游”专列明日开行
  • 甘肃产业扶贫夯实脱贫基础 甘肃产业扶贫夯实脱贫基础
  • 又到“5·20” 兰州千余对新人领证 又到“5·20” 兰州千余对新人领证
  • 天水一对战“疫”新人参加人民日报“云集体婚礼”喜结良缘 天水一对战“疫”新人参加人民日报“云集体婚礼”喜结良缘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省连续45天无新增确诊病例报告
2   兰州市领导赴榆中生态创新城调研项目建
3   兰州市“互联网+”退役军人服务平台启
4   兰州市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5月25日陆续
5   兰州市领导跨界当“主播”推介金城美食
6   “春绿陇原”惠民演出再启幕
7   兰州市全面启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规范
8   兰州七里河区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
9   甘肃省将对八类人群实行新冠病毒核酸检
10   张伟文在七里河区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1   【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敦煌至陇南
12   余建在甘肃省公安机关党建带队建工作交
13   【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甘肃市场监
14   兰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扩大)学
15   【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兰州新区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