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解读《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当前一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低风险地区的大中小学已陆续开学复课,学校体育工作也已逐步走上正常化,并随之出现了夏季气温日渐升高是否应佩戴口罩、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如何开展、如何在增强学生体质情况下确保学生健康安全等问题。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常态化下应积极有序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积极有序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对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免疫力、疏导心理焦虑,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良好体育卫生习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各地各校要充分发挥体育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作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切实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意见》指出,要综合研判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风险。要认识到经过较长时间的居家学习,学生体质健康、体能和运动技能有所下降,以及夏季到来气温逐渐升高,都给复课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带来风险、给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带来影响和限制。各地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对学校开展体育工作作出综合研判,纾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迫切心情和急切愿望,围绕课程内容设置、教学计划调整、课堂组织变化、场地器材设施使用、分时错峰活动、应急安全防范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积极稳妥设计和安排好体育教育教学活动。
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有新要求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意见》对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作出了明确说明。”该负责人表示。
《意见》指出,要为师生配备好参加体育活动必要的防疫物资,在课前课后及时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进行适度消毒防护,合理安排使用运动器材。师生体育活动应安排在户外或通风较好的体育场馆进行,一般保持1.5米间距,不得佩戴N95口罩进行体育运动。低风险地区学生在校参加体育活动时不需戴口罩。体育课前教师应带领学生充分做好热身运动,课中要关注学生的机体和情绪变化,合理调控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注意学生学练动向,防止扎堆聚集运动,要提醒学生课后及时休整。
《意见》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体育教学活动等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对延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摸底和评估诊断;二是体育课程内容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教学计划中作出调整,复课初期可以适当降低课程标准规定的运动强度及密度要求,并根据学生体能恢复情况循序渐进提高学习强度和难度;三是教师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及时做好相关指导,加强对学生体质状况的监控,确保学生安全;四是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调整大课间形式和内容;五是科学研制并及时发布初中升学体育考试、体育教育专业高考运动技能测试、运动训练专业和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单考、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等工作方案;六是学校、教师要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动员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进行经常指导和监督。
“传授健康知识、教会健康技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健康教育的3个重要方面,要通过此次疫情进一步认识和加强健康教育。”该负责人表示,复课后,健康知识的传授要以传染病的传播和防控知识、体育锻炼与提高身体免疫力的相关理论知识为重点,健康技能的教学要以学会规范洗手、学会正确佩戴口罩、学会测量体温等技能为重点,加强在体育课中对学生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要进一步做好健康教育科普工作,引导学生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意识,学会健康技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广大体育教师要利用多种渠道传播健康的理念与知识。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21日第3版
相关新闻
- 2020-05-21艺术创作检验时代教育成果
- 2020-05-21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三重维度
- 2020-05-21帮“图像人”克服“理性思维疲软症”
- 2020-05-21教师的廉洁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