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服务建设须快马加鞭
托育服务建设须快马加鞭
薛红伟 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养老、托幼服务。有两会代表委员指出,在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每个孩子都应得到精心养育,做好托育服务是各级政府完善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增强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当前,我国托育服务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微观层面看,家庭养育最优但缺乏制度保障,家政服务是有益补充但不规范,托育需求旺盛但有效供给不足。宏观层面看,托育服务涉及业务领域众多,协同不力、市场无序、队伍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下一步,应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政策文件基础上,加快完善托育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家庭后顾之忧。
笔者建议,应搭建涵盖健康营养、科学照护、安全保障、早期学习的综合性服务框架。现阶段应以0—3岁儿童及其家庭的合理需求为出发点,为儿童、家长、主要养育人提供适应其合理需求的服务,主要包括营养健康、科学养育、安全保障、早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应明确家庭、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的服务供给重点。家庭是第一责任主体,应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履行好养育职责。政府一方面要为最广大的家庭提高养育能力、开展早期教育提供宏观指导,营造社会环境,建设示范项目;另一方面要为特定儿童及家庭提供兜底保障和服务。市场力量按照市场规则,提供市场化的托育相关服务。产假、育儿假以及弹性工作安排都是有利于父母更好平衡工作和育儿关系的重要途径,下一步需在这方面积极探索并完善相关政策。
建立健全家庭主责、政府兜底、社会补充的经费投入与分担机制很有必要。家庭作为儿童养育的第一责任主体,承担大部分托育服务费用。当家庭遭遇困难时,政府履行保基本的兜底责任,社会提供补位性质的帮助和支持。政府保基本、兜底线,主要是负担政策保障对象的相关投入、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及运营费用、公益性普惠性服务的补助和补贴等。政府支出也可以发挥引导和带动社会投入的作用。应发挥卫生健康、教育、民政等部门的优势,发挥社会组织、社工机构、专业智库的作用,充分利用各部门现有的服务平台和基层阵地,加强合作、优化与提升。服务内容既要重视婴幼儿情绪和社会性、语言、认知等方面的指导,也要重视提供婴幼儿生长发育、营养、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指导。应特别重视对家长科学育儿的指导,教授家长具体、可操作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的育儿信心和能力。
在笔者看来,有必要加快公益性托育机构建设,重视困境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在社区层面发展一定数量的公共托幼机构和儿童课外看护服务机构,以满足不同情况家庭的现实需求。可以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育儿便利条件。同时,要将困境儿童(特别是重病重残儿童)、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家庭优先纳入公益性的托育服务范围,并由政府进行兜底保障。在加强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同时,未来应通过政策调整和服务支持,尽可能实现更多的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的父母待在一起,避免家庭责任缺失。
此外,还应加快制定托育服务领域的行政法规,逐步推动更高层级立法程序,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权限,制定准入标准和行业规范,优化收费和定价管理,建立行业运行监测评估体系和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依托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学前教育、儿童保护、社区工作、计生、妇联等领域的力量特别是基层一线人员,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托育服务人员队伍。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26日第2版
相关新闻
- 2020-05-26天津:10校同上一堂抗疫思政课
- 2020-05-26西藏农牧民子女在全国率先享受到15年免费教育:两个声音,一个梦想——“代表通道”里的教育心声
- 2020-05-26发钱啦!这所学校给学生发钱啦,最高500元!总计20万!
- 2020-05-26吴碧霞委员:建议推出线上教育黑白名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