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教频道 >> 教育精图

严谨为学七十载——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教授吴梅筠

20-12-23 09: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魏晨辰(实习生)

吴梅筠在做实验。  资料照片
吴梅筠近照。  本报记者 张 文摄

  人物小传

  吴梅筠,1926年出生于浙江黄岩,曾任原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助教、讲师、教授,法医学及法医物证检验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长期从事法医学和病理学的教育、科研及检案工作,为中国法医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见到记者,94岁的吴梅筠老人很快打开思绪——治学、科研、爱情……冬日的午后,她斜偎在轮椅上,不疾不徐、娓娓道来……阳光照着她的脸庞,讲到难忘的细节时,她眼睛便会显得格外明亮。

  “建设新中国,哪个行业不缺人才?我愿意学这个冷门专业”

  “小时候觉得,医生是有知识、受尊敬的人,也是我最理想的职业。”1946年,吴梅筠从浙江黄岩县中学考入当时的国立上海医学院,主修外科医学。徜徉书海,她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1951年,快毕业之际,国家在南京开办法医学培训班,从全国医学院校挑选人才,吴梅筠因为成绩好、能吃苦被选中。吴梅筠想:“建设新中国,哪个行业不缺人才?我愿意学这个冷门专业。”

  在培训班,吴梅筠与同班学员吴家(马文)相识相爱。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并携手在科研的道路上走过了近70年的岁月。“我们俩是生活的伴侣,也是事业的合作者。”说起去世不久的丈夫,吴梅筠眼神里饱含着浓浓思念。

  毕业后,夫妻俩被分配到四川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前身)任教,摸爬滚打才刚刚开始。那时候,学校既无法医人才,也没开设法医系,小两口就在内科教研室里摆了一张桌子开展工作。同事们管这两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叫“小梅筠”“小家(马文)”,但他俩却又是当时学校里法医学方面最专业的老师。

  “那时候,学生们的听课热情很高,教室里经常挤满了人。”一门法医学公开课,夫妻俩开了30年。1983年,包括四川医学院在内的六所院校开始设立法医学本科专业。为了尽快培养更多师资力量,夫妻俩在学校开设进修班,把他俩购买的书籍全部拿到学校来。那套花了两口子近一个月工资的专业书籍,成为早期十分珍贵的学科资料。又过了3年,法医学系正式挂牌。彼时,他们已是花甲之年。

  “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得负起应有的责任,有困难也得克服”

  在教学中,吴梅筠发现一个现象:学生们只喜欢上课“听案例”,一说到“出现场”,不少人便会打退堂鼓。“学法医,哪有不跑现场的道理?”在她看来,法医学是一门知行合一的学问。为此,她曾对年轻教师说:“我们一定要出现场,一定要学会分析现场!”

  学校对此也十分重视,很快联系到成都市公安局建立合作——当时的成都公安系统,仅有的几名专职法医都是从其他方面过来的,也急需专业人才加入。

  “我十分理解大家不愿意去现场的心情。”吴梅筠说,想起自己第一次跑现场,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她这位科班出身的“专家”,指望她能在凌乱不堪的现场找出帮助破案的关键。

  “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得负起应有的责任,有困难也得克服。”吴梅筠在心里给自己鼓劲。翻查、搜寻、取证……有了第一次尝试,往后的工作就变得越来越顺畅。遇到晚上办案时,他们就把第二天讲课用的讲义揣在身上,借着车上昏暗的灯光备课。

  积极参与案件侦破的同时,吴梅筠也关注着法医技术的前沿进展。上世纪90年代初,国外开始出现基因检测技术,吴梅筠也想尝试,无奈经费不足,思来想去,最后一咬牙:“必须得干!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与时俱进,甚至引领潮流。”

  在她的坚持下,她和自己带的博士生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用来做基因比对。缺少实验设备,他们就用破旧的烤箱、孵箱改造代替,模拟实验环境,终于取得成功。

  “就是要在讲授教学中,让更多人爱上这门学问”

  如今,四川医学院几经更名、并校,现已成为归属四川大学的著名医学院。吴梅筠带出的学生,有许多已经成长为各自领域的专家,他们至今仍深受吴梅筠严谨学风的影响。

  吴梅筠的“严”是出了名的。为了给学生讲好每一堂课,吴梅筠和丈夫经常各自提前编好讲义,相互讲给对方听。然后又互相提意见、再修改,直到双方都满意。“做学问就应该严谨,这是我们一贯的学风。法医更要‘严上加严’。”她说。

  即便在70多岁高龄时,她依然站着讲完整堂课,丰富的案例引人入胜,整块黑板工工整整写满了板书:“就是要在讲授教学中,让更多人爱上这门学问。”

  吴梅筠的学生都知道她的严谨学风:学生5000字的论文,她密密麻麻的批注能写1万字;研究生做出的实验成果,她还要上手再做一遍复核,容不得半点疏忽……

  严归严,吴梅筠却深受学生爱戴:逢年过节,她总把学生们叫来家里“改善伙食”;对于家中贫困的学生,她总想着法子帮他们减免学杂费。

  如今,94岁的吴梅筠依旧紧跟学科潮流,时不时过问学生们的论文和科研进展。她娴熟地点击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打开邮箱,一封一封的都是学术讨论的往来信件。“科研是一辈子的事。”老人说,自己退休了,但对做学问的热情永远不会“退休”。

  

  坐冷板凳 下苦功夫(记者手记)

  “板凳要坐十年冷”,吴梅筠近70年投身法医学,孜孜不倦。有坐冷板凳的耐力与能力,这是科学工作者难能可贵的品质。在一些科学领域发展的早期,总需要先行的科学家奉献自我、扎实进取,保住学科发展的星星之火。

  无论哪一门学科,越是冷门,越需要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坚定如初的热情。吴梅筠以自己的光和热,为我国法医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以知行合一的态度,为法医学实际应用打牢根基。像吴梅筠一样埋首于桌边案头,忙碌于专业一线,便一定能把冷板凳坐热,做出有益于学科发展的成就。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2日 06 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为雄关腾飞插上翅膀 ——嘉峪关市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为雄关腾飞插上翅膀 ——嘉峪关市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 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定西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纪实 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定西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纪实
  • 甘肃智慧阳光采购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在兰举行 甘肃智慧阳光采购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在兰举行
  •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兰州跨境电商成经济发展新“引擎”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兰州跨境电商成经济发展新“引擎”
  • 兰州市投放首批政府储备菜 兰州市投放首批政府储备菜
  • 兰州五泉下广场整体改造明年4月开工 将建综合交通枢纽和地下停车场 兰州五泉下广场整体改造明年4月开工 将建综合交通枢纽和地下停车场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守住困难群众民生底线——甘肃做好兜底保障工作综述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守住困难群众民生底线——甘肃做好兜底保障工作综述
  •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对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兰州市予以嘉奖的通报(二〇二〇年十二月十五日)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对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兰州市予以嘉奖的通报(二〇二〇年十二月十五日)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供暖以来兰州输气分公司累计输气8.7亿
2   《大梦敦煌》连演三场受金城市民欢迎
3   调结构 促发展 惠民生 ——临夏州加快
4   为雄关腾飞插上翅膀 ——嘉峪关市招商
5   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定西
6   古树新貌迎嘉宾
7   美丽乡村流金淌银
8   牵手“一带一路” 共建美丽乡村 ——20
9   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专职外
10   创建文明城市 兰州追梦“进行时”
11   兰州交通大学获批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
12   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再上台阶 兰州七里河
13   刁国峰32年一丝不苟诠释着普通电力工人
14   甘肃省2020年成人高考录取结果25日公布
15   兰州铁路局迎来复兴号全新车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