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教频道 >> 文教评论

如何为未成年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023-10-25 17:33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如何为未成年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司法部、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解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新华社记者 白阳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事关亿万家庭幸福安宁。近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条例将如何破解未成年人网络欺凌、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问题?24日,司法部、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对条例进行了解读。

  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1亿。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出台的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两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条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坚持社会共治,明确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学校、家庭、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等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坚持立法协同,处理好条例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并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实践中成熟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

  根据条例,国务院教育部门会同国家网信部门制定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测评指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提供公益性上网服务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改善未成年人上网条件。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以及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应当具有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益、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功能。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欺凌防治机制

  网络欺凌行为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社会对此广泛关注。两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完善网络欺凌防治机制。

  条例明确,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网络直播发布者真实身份信息动态核验机制。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可以请求行使查阅、复制、更正、补充、删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权利,拒绝请求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未成年人私密信息或者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的个人信息中涉及私密信息的,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必要保护措施。

  条例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保护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欺凌行为的预警预防、识别监测和处置机制提供便利未成年人设置屏蔽陌生用户、本人发布信息可见范围、禁止转载或者评论本人发布信息、禁止向本人发送信息等网络欺凌信息防护选项等,强化对遭受网络欺凌的未成年人当事人的保护。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

  未成年人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沉迷网络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

  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条例加强学校、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预防和干预,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指导。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细化网络游戏实名制规定,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并予以适龄提示。同时,严禁以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针对未成年人在网络上非理性消费的问题,条例明确,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的特点,坚持融合、友好、实用、有效的原则,设置未成年人模式,以醒目便捷的方式为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提供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据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