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教频道 >> 文教评论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新思路

2024-03-26 09:01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新思路

  柳改玲

  兰州交通大学彭青女士的新著《保安族文学资料整理与研究》,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保安族文学史料,客观评价了保安族作家文学的创作实况,尤其在非虚构文学研究和作家访谈方面的研究,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该书是了解保安族文学概况与当下发展的一部较为全面的精品力作。

  彭青自幼在洮水河岸长大,后来因地缘关系开始关注保安族文学,2016年申报“保安族文学资料整理与研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随后开始全面系统地整理与研究保安族文学。

  该书对保安族文学进行了全景式描绘,涵盖了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口头文学是其主要形式,也是民间文学的主要形态。保安族民间文学起源于人们对生活的观照和思考,历史悠久且种类丰富,包括神话、传说、故事、花儿、宴席曲、谚语等,有的浪漫,有的真实,珍贵而鲜活。

  保安族作家文学起步较晚,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作家文学。主要原因:第一,随着教育普及,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成长起来一批文学爱好者,如马少青、绽秀义、丁生智、马骥等;第二,有多篇作品先后见刊,保安族第一部个人文学作品集《积石山的路》(马少青)面世;第三,保安族有了自己的文学刊物《积石山》和《积石柳》;第四,保安族作家的创作涉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创作水准不断提升,先后斩获多种奖项,如临夏回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等,1983年绽秀义的《柳叶青青》、1986年马少青的《艾布的房子》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随后,保安族书面文学创作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作家,在散文、诗歌、小说中歌唱着浓郁的民族和家乡情怀;21世纪以来,一些作家通过独特的非虚构写作,用真挚的文字记录保安族的历史与今天。

  彭青在整理与研究保安族文学资料时,曾遇到两大难题:一是保安族文学资料的全面搜集,二是对当下保安族作家作品的准确评价。面对第一个难题,她没有选择捷径或依赖二手资料,相反,她一头扎进了原始资料的实地搜集和繁琐整理中,五年来不断往返于兰州市与积石县之间,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与保安族作家多次对话,访谈作家个体等,在文学观念和情感上形成共识,使得该书具有了较强的真实性和鲜活性。面对第二个难题,彭青对保安族书面文学的发展进行了肯定,对其不足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研判。认为:第一,保安族书面文学的影响力非常微弱,缺少领军人物和高质量的文学作品;第二,保安族作家文学创作队伍青黄不接,且无专业作家;第三,保安族作家文学创作题材、体裁相对狭窄。题材多集中在本民族的历史、风景、人物;体裁多集中于诗歌和散文。彭青认为,保安族书面文学要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只有超越民族边界,才有可能获得更广泛的影响。

  《保安族文学资料整理与研究》是新世纪以来系统介绍和研究保安族文学的第一部专著,为保安族作家与读者之间架起了桥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随着保安族文学的发展,文学资料的整理与更新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1994年马克勋第一次对保安族文学进行了梳理,但因时代限制多着墨于民间文学,随着作家文学的形成与发展,保安族文学亟须新一轮的补充与整理。

  (《保安族文学资料整理与研究》,彭青著,民族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