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教频道 >> 教育精图

异常出汗莫忽视

2025-06-23 21: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异常出汗莫忽视

  我们每个人都会出汗,大部分情况下的汗出都是生理性的,伴随着个体差异,汗出量也因人而异。但也有人每天大汗淋漓,汗如雨下,一天要换几身衣服,而且这类人群不只有汗出过多这一个症状,还伴随心烦、睡眠差、食欲不振、精神压力大等各种全身症状。此外,也有患者平时极难出汗,即使是身处酷暑之中,或者跑上几公里,都不容易出一滴汗。这都是汗出异常的表现。

  什么是“汗证”

  若排除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全身出汗超出正常者,就是异常出汗,称为“汗证”。汗证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导致汗证的病因非常复杂,外感六淫可能导致汗证,七情内伤亦会导致汗证。

  汗证患者多为体虚或大病初愈,又兼感染风寒、思虑忧愁过度、偏好进食辛辣食物等因素,进而导致发病。

  汗证的病性也非常多变,既有虚证,亦有实证,还有虚实夹杂证。汗证的总病机在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失司。

  认识几种异常出汗

  自汗 此类患者不论是否活动,也不受天气冷热等因素的影响,时不时就会出汗,活动的时候尤其明显,休息之后缓解不明显,常伴随气虚、乏力、精神疲惫、食欲不振、易感冒等症状。

  盗汗 盗汗即熟睡时出汗,醒来出汗就停止,常常醒来后发现皮肤湿润有汗珠,或床单、衣服汗湿,通俗来讲即“偷偷出汗”。盗汗多见于更年期女性,常伴随潮热、五心烦热、心烦易怒等。

  黄汗 黄汗即出的汗为黄色,容易沾染衣服,以腋窝处最为明显。黄汗可见于患黄疸病者,也可见于无明显黄疸的患者。

  头汗 头汗即出汗部位在颈部以上,以头面部为主,常不自主出汗。

  额汗 额汗指不论气温高低,只有额头出汗。

  半身汗 出汗只在身体一侧称为半身汗,多见于肌肉萎缩、中风及截瘫患者,汗出常见于健侧半身。

  手足心汗 手足心汗即手心、足底常常出汗。

  胸汗 胸汗即胸前出汗。

  出汗后这些事不能做

  直接吹风 出汗时,皮肤腠理开泄,容易感受风邪。《素问·上古天真论》警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冲凉水澡 一是皮肤毛孔开放,受“冷刺激”后,毛孔闭塞,不利散热,容易感冒;二是脾胃突然受凉,容易伤脾阳,令脾失健运,导致食欲不振、腹痛、腹泻。

  不及时补充液体 大汗后不及时补充液体,就会出现脱水。如果空气湿度也大,还会导致中暑。所以,天气过热或桑拿天不适合室外活动。

  中医调护方法

  运动养生 盛夏之时,运动当以“和缓”为要。切记大汗伤阳,应以微汗为佳。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导引术,尤为适宜。

  饮食调摄 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味,多进时令鲜蔬。绿豆、冬瓜、丝瓜之属,最宜清暑;赤小豆、薏苡仁之类,功擅利湿。

  以下推荐不同饮食调摄方法:

  1.阴虚汗出。表现为夜间盗汗、汗出而黏、五心烦热。推荐用乌梅10克和麦冬15克煮水代茶饮。

  2.气虚汗出。表现为自汗不止,动则尤甚,神疲乏力。推荐用黄芪30克、红枣20枚和猪瘦肉100克煲汤饮用。

  3.湿盛额汗。表现为额头汗出如油、身重困倦。推荐用赤小豆30克和炒薏苡仁20克煮粥食用。

  4.湿热熏蒸。表现为汗出黏腻、口苦身重、舌苔黄腻。推荐用浮小麦30克和黄芪15克煮水代茶饮。

  5.津血亏虚。表现为汗出涔涔,面色无华。推荐用桂枝、白芍各10克,桑椹20克,枸杞15克煮水代茶饮。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