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地下画廊”再现千年烟火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吕庚青 宋芳科 程健 刘姗 王星懿
在河西走廊的戈壁荒漠之中,嘉峪关以其雄伟的长城闻名于世,然而在这片土地之下,还隐匿着一座艺术瑰宝——嘉峪关魏晋6号墓,它被誉为“深藏地下的魏晋世俗画廊”,静静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等待着世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10月2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甘肃省委网信办、省文物局主办,张掖、嘉峪关、酒泉市委网信办与敦煌研究院、中国甘肃网、凤凰网甘肃频道共同承办的“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嘉峪关魏晋墓群,探访深埋地下的“魏晋画廊”。

1972年起,考古工作者对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展开发掘,这片墓群中长眠着千余座魏晋古墓,而6号墓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目前唯一对外开放的墓室,让游客得以亲身感受魏晋时期的独特魅力。

6号墓为砖筑三室墓,由前、中、后三个墓室构成,其室内结构仿照当时的楼阁建筑,尽显古朴与庄重。墓道宽2米,长20米,呈斜坡状延伸至地下,地上铺设着各式花纹砖,仿佛在引导着人们步入历史的长河。墓门为拱券门,上端的砖砌门楼气势恢宏,不仅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等祥瑞之兽,还镶嵌着托梁赤帻力士造型砖、牛首人身像等独特砖雕。其中,牛首人身的砖雕尤为引人注目,牛作为人类最早的图腾之一,象征着力量与丰饶。相传神农和蚩尤便是牛首人身,神农教民众种五谷,引领人类从渔猎走向农耕,从游牧迈向定居,奠定了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基石。墓室门楼上的牛首人身砖雕,寄托着人们对开创原始农业的神农的崇敬与缅怀,也祈愿神灵庇佑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衣食无忧。

步入6号墓,仿佛踏入了一个艺术的殿堂,130多块画像砖星罗棋布于墓室各处,宛如一部生动的魏晋社会生活纪录片。这些画像砖均为原址保存,没有经过搬迁和复制,游客能够身临其境,近距离欣赏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感受历史的温度。画像砖的画风朴实自然,色调明快活泼,线条流畅灵动,形象栩栩如生,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魏晋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室的庖厨加工食物、农夫辛勤耙地,到中室墓主人举办盛大宴饮活动,再到后室展现墓主人的财富,画师们用细腻的笔触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下了当时的生活场景。

在众多画像砖中,有一幅《耙地图》格外引人注目。画面中,一名男子蹲于耙上,披散的头发垂于项背,并未结髻编辫,这与《后汉书·西羌传》中“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的记载高度契合,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也反映出魏晋时期民族文化的交融。而在《采桑图》里,一位剪发赤足的妇女,一手提着竹笼,一手采摘桑叶,身旁的儿童手持弓箭守护左右。魏晋时期,汉族女子崇尚高髻,而龟兹“人以田种畜牧为业,男女皆剪发垂项”,由此推测,画中的女子或许是龟兹人,这进一步印证了当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6号墓中的《采桑护桑图》成功入选全国新修订的人教版历史教材,被引用在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学生展示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风貌,让更多人了解到这座地下画廊的独特魅力。
除了这些反映日常生活和民族文化的画像砖,6号墓还藏着嘉峪关烤肉好吃的密码。嘉峪关烤肉在河西走廊乃至丝绸之路上都久负盛名,其历史源远流长,最远可追溯到魏晋时期。从6号墓出土的画像砖上,清晰地绘有古人用三叉戟串着肉在火上烧烤的场景,生动地再现了1700多年前古人享受烤肉的欢乐画面。这些画像砖不仅为嘉峪关烤肉悠久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也让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情趣。如今,嘉峪关烤肉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品尝,而这千年传承的美味背后,正是这座地下画廊所承载的历史记忆。

在中室西壁和南、北壁西侧,有一排由七块砖面组成的“文吏出行图”,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画。从图中出行队列前后执笏和捧剑的从吏可以推断,墓主人具有千石以上的显赫身份。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墓主人乘坐的竟是牛车,这反映出在魏晋时期,牛车成为时尚乘舆的社会现象。此外,六号墓壁画中的“牵驼图”也颇具特色,留着胡子的牵驼人戴着尖顶高帽,这是目前中国绘画中最早出现的牵驼人形象,见证了当时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繁荣,也为研究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6号墓中的壁画,每一幅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研究魏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这些画像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填补了魏晋时期绘画艺术遗存较少的空白,让我们得以跨越千年的时光,与古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