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聚焦|皋兰县“三北”工程:筑牢生态屏障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近年来,皋兰县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造林+管护+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更严更实的举措提高林草质量,巩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协力打造“生态美县”。

县城绿化
攻坚克难 全面推进造林绿化
晨光漫过,东山森林公园里已是一片忙碌的声响。铁锹切入土层的“噗嗤”声、水桶碰撞的“哐当”声,混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在晨风中织成一张热闹的网。
“这边土有点板结,多浇点水!”不远处,经验丰富的护林员王飞正蹲在新栽的刺槐旁,用铁锹轻轻扒开根部的土,指腹蹭过树苗的茎秆,“这芽头鼓得真精神,过段时间,准能抽出新枝。”往山坡深处走,树木沿着等高线排列得整整齐齐,像一队队站军姿的哨兵。远处新栽的树苗有几株已经抽出嫩红的新芽,眼前焕发出一片生机。
自“三北”工程正式启动,全县积极响应,科学规划,将植树造林作为改善生态的关键举措,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在荒山上、沟壑间播撒绿色希望,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县自然资源局督导“三北”六期工程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三北”工程具体实施中,针对不同的地形和土壤条件,选用耐旱、抗风沙的树种,如侧柏、油松、刺槐、杨树、柳树等。在山区,采用鱼鳞坑、水平沟等整地方式,有效拦截雨水,提高树苗成活率;在风沙口,建设防风固沙林带,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侵蚀。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完成退化林修复整地约1.2万亩,占总任务1.46万亩的82.2%,开挖树穴72.2万个,订购苗木113万株;退化草原修复完成水泥制桩10000个,整地3.6万亩,占总任务4.58万亩的78.6%;中幼林抚育完成2400亩浇水任务,储备有机肥20吨。同时,“两重”建设方面,人工造乔木整地约0.8万亩,占总任务1万亩的80%,开挖树穴51万个,定购苗木111.1万株;人工造灌木整地约4.1万亩,占总任务7万亩的58.6%,开挖树穴241万个,定购苗木378.6万株、草种13.5万公斤;封山育林整地0.2万亩,占总任务4万亩的5%,开挖土封育桩穴13000个;人工种草整地约0.6万亩,占总任务2万亩的30%,定购苗木110.4万株、草种4.1万公斤。
多措并举 强化绿色植被保护
造林不易,护林更难。为确保造林成活率,全县在技术创新上下足功夫。一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先进的抗旱造林技术,有效解决了干旱地区造林缺水的难题。另一方面,注重对林业技术人员和护林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造林和管护水平。通过这些努力,全县造林成活率逐年提高,森林覆盖率不断攀升。

东山森林公园
同时,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管护体系。一方面,加强护林队伍建设,组建了专业的护林员队伍定期巡逻,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森林资源监测系统,通过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手段,对森林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对森林火情、病虫害等灾害的快速预警和有效处置。此外,还加大对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护林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在各方努力下,全县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森林质量不断提高,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 续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实干绘就生态蓝图,坚守续写绿色华章。目前,全县正按照“全域增绿、重点提质、产业融合”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安全格局。

东湖公园
“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家的整体部署,推进‘三北’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植被覆盖面积,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将持续深化创新治理模式,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入更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通过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共同守护我们的生态家园,确保‘三北’工程在全县取得更丰硕的成果。”皋兰县林业生态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学军说。
一道道绿色屏障在皋兰大地拔地而起,曾经的荒山秃岭如今披上绿装,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展望未来,皋兰将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持续提升森林质量,让“三北”工程在这片土地上续写更加辉煌的绿色篇章。
皋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凯伦 图/文
- 2025-07-131400多名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 2025-07-13出一本书 成就一个梦
- 2025-07-13上半年全省1294人获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2025-07-13甘肃“技能大师开讲啦”影响力持续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