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育财务干部队伍助力教育脱贫攻坚
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在“三区三州”地区实现教育财务培训全覆盖
优化教育财务干部队伍助力教育脱贫攻坚
“毛老师,您看这样做固定资产入账行不行?”
不久前的一个夜晚,正在收集授课资料的江苏省宜兴市教育局财务科工作人员毛松青,收到了2000多公里以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教育局会计李勇的求助信息,毛松青第一时间在微信上进行了回复。
毛松青还有另一个身份,“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专项资金监管专家。2018—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专项资金70亿元,助力“三区三州”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如何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2019年,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创新监管方式,开启了以驻点指导、送训上门为特色的监管模式。
专家组的第一站来到了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这里平均海拔2000多米,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是脱贫攻坚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在15天的时间里,专家们走访了各种类型学校30余所,详细了解基层在资金使用上存在的困惑和薄弱环节。
“‘三区三州’教育财务人才队伍建设较为薄弱,很多财务人员都是转岗过来,并不熟悉会计工作的操作流程。2019年又恰逢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更给基层财务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监管专家、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财务处处长王艳云说。
“管好用好中央资金,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的教育财务干部队伍。我们针对专家驻点监管发现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开展送训上门,帮助当地财务人员快速提升专业技能。”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在教育部经费监管工作中还是第一次。
从2019年5月起,针对 “三区三州”教育财务人员、中小学校长的送训上门服务展开。截至目前,专家组共为“三区三州”地区248个县(212个县、兵团36个团场)5020名干部进行了送训,实现了“三区三州”七省份全覆盖。
针对中央资金使用管理及义务教育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专家组自编教材讲义,设计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政府会计制度实务、学校及食堂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6个方面培训课程,精准设计培训内容,力争做到“靶向治疗”。
“培训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让学员能够即学即用,在内容的讲授上还会结合各个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监管专家、山东省烟台市教育局财务科工作人员刘松涛举例说,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讲解上,针对新疆的培训重点讲授了教师工资发放的会计处理,而西藏的培训则把重点放在了学生“三包账”的会计处理上。
曾参加过培训的云南省迪庆州教育体育局计财科科长韩沛伶,用“接地气”3个字来评价培训的效果。在她看来,以往的培训多为照本宣科,理论性太强,针对性不够,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组织的送训上门切合地方实际,融入了大量正反面案例,能帮助学员树立红线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让韩沛伶意外的是,她曾向专家反映中小学普遍在食堂账目管理上做得不够规范,没想到日后的培训课程中就专门增加了食堂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
这得益于培训反馈制度的建立。每次培训结束后,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都会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对培训工作加以改进。同时,结合课堂上反映的问题,安排驻点专家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共同研究,使培训瞄准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除了一线财务工作人员、当地“种子”教师,培训还覆盖了中小学校长,旨在增强学校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能力。
“以前总感觉财务工作是财务人员的职责,校长只需要签签字就行了,没想到校长对学校财务工作负主要责任。要想管理好学校,首先要成为财务专家。”一位参加完培训的凉山州中学校长感慨道。
如今,培训正从线下发展到线上。在2019年12月开通运行的教育系统财务干部网络学习平台上,涵盖8个模块5个专题的培训课程已经上线,帮助教育系统财务干部随时随地学习文件政策和财务相关知识。
“下一步,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将进一步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践行一线规则,全面了解基层的困难与关切,聚焦义务教育,不断完善培训课程体系,丰富培训方式,提升‘三区三州’地区教育财务干部队伍素质和经费管理水平。”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本报记者 焦以璇
《中国教育报》2020年01月15日第2版 版名:新闻·要闻
相关新闻
- 2020-01-15日常所学可积累学分,可兑换学历和非学历证书
- 2020-01-15“2020年度研学系列活动”启动
- 2020-01-15“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发展推广研讨会在京举行
- 2020-01-15国家图书馆邀读者共度书香中国年